日照报告计算方法
日照报告计算方法一直是建筑设计和规划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下面将从基本概念、计算方法、报告编制收费标准、复核要求、日照间距计算、误差要求、建筑朝向、软件选择和计算的优化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
1. 基本概念
1.1 气候区划: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以及《建筑热环境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的要求,将国内按照气候带划分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和其他地区。
1.2 计算日:通常指大寒日(1月20日)和冬至日(12月22日)。
1.3 累计日照时间:用于对时间统计采用的分析计算方法,要求大寒日累计日照时间不超过2个连续时间段,冬至日累计日照时间不超过3个连续时间段。
1.4 异形建筑:对于形体不规则的建筑,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计算。
2. 计算方法
2.1 分析计算方法:时间统计采用累计日照时间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即统计大寒日和冬至日的日照时间,并分析是否满足要求。
2.2 日照间距计算:在满足建筑间距的前提下,同时要满足日照要求,即建筑之间的距离应考虑日照的影响。
2.3 高差计算:计算建筑之间的高差,需要纳入计算。
2.4 误差要求:分析结果存在5分钟以内误差视为正常,而因天体运行轨迹不同而产生的日照变化视为正常误差。
3. 报告编制收费标准
广东某市的日照分析报告编制收费标准按照建筑面积规模的不同进行分段累计收费,具体金额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4. 复核要求
当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复核或建设项目涉及的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时,应编制《日照计算技术报告》,由相关单位进行复核。
5. 建筑朝向
在特殊情况下难以确定建筑朝向时,可以以每套住宅获得日照的方向作为主要朝向进行计算。
6. 软件选择
对于单纯的日照计算来说,软件选择对结果影响不大,虽然有些甲方会要求使用与当地出具日照报告相同的软件,以防出现偏差。大部分城市常用的软件是天文软件。
7. 计算的优化方法
7.1 采用优化计算方法:可以轻松完成大规模建筑群的日照分析,提高计算效率。
7.2 可视化日照仿真:利用高级渲染技术进行日照状况的模拟,直观观察日照情况。
7.3 整理文档和打印:分析结果可以导入Word或Excel中,方便整理文档和打印。
日照报告计算方法是建筑设计和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基本概念、计算方法、报告编制收费标准、复核要求、日照间距计算、误差要求、建筑朝向、软件选择和计算的优化方法等方面的介绍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日照报告计算方法,为建筑设计和规划提供更科学、准确、可靠的依据。
- 上一篇:圣邦微电子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