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点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上证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点数为单位的股指数,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它是通过加权平均数的方式计算得出的,反映了一个包含许多股票的指数背后所包含的股票价格总体情况。
1. 计算指数点数
上证指数的计算是通过将所有样本股票的价格加权平均数乘以一个基准点数得到的。通常情况下,基准点数为100点或1000点。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上证指数 = (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 / 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 100
市价总值 = ∑(市价 × 发行股数),基日采样股是指在特定日期的样本股票。
2. 基日定为100点
上证指数的基日是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这意味着基准日的市价总值用作计算指数的基点。
3. 指数点数的意义
指数点数是指数背后所包含的一篮子股票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它可以反映指数里包含股票总体价格的变动情况。
4. 上海大盘与深圳大盘
股市中有上海大盘和深圳大盘两个指数。一般而言,提到2000多点指的是上海大盘的指数点数。上证指数的涨跌是由上海股票市场里所有股票的涨跌共同作用的,各个股票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计算。
5. 上证综合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它包括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全部股票。与上证指数类似,上证综合指数也是通过加权平均数的方式计算得出的。
上证指数是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股票的价格加权平均数计算得出的指数。它的计算公式为(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 / 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 100,基日定为100点。指数点数反映了指数背后包含的股票总体价格的变动情况。上证综合指数与上证指数类似,都是通过加权平均数的方式计算得出的指数。股市中的大盘点数是根据指数的收盘价计算的,上证指数的涨跌是由上海股票市场里的所有股票共同作用的。
- 上一篇:招商银行股票分红年利率